目前最通用的偏光膜是兰特在1938年所发明的H片,其制法如下:首先把 透明塑料板(通常用PVA)浸渍在I 2 /KI的水溶液中,使碘离子扩散渗入内层的
PVA,微热后拉伸,PVA板变长的同时也变得又窄又薄。
PVA分子本来是任意 角度无规则性分布的,受力拉伸后就逐渐一致地偏转于作用力的方向,附着在
PVA上的碘离子也跟随着有方向性,形成了碘离子的长链。因为碘离子有很好 的起偏性, 它可以吸收平行于其排列方向的光束电场分量,只让垂直方向的光束电场分量
通过,制成具有偏光作用的偏光膜。

最早的偏光片主要由中间能产生偏振光线的PVA膜,再在两面复合上TAC保护膜组成。为了方便使用和得到不同的光学效果,偏光片供应商应液晶显示器
制造商的要求,又在两面涂覆上压敏胶,再覆上离型膜,这种偏光片是最常见到 的TN普通全透射偏光片。
基本结构
偏光片的基本结构包括:最中间的PVA(聚乙烯醇),两层TAC(三醋酸纤维素),PSA(压敏胶),PET Release film(PET离型膜)
和Protective film(保护膜)。
产业链图
偏光片根据用途可以分为黑白偏光片和TFT-LCD偏光片,行业的上游为PVA、TAC等原材料供应商,根据下游需求不同,原材料也会相应改动;
下游为基于手机、电脑、电视等终端设备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3D眼镜、防炫目镜等基于光学特性的用途。偏光片是面板显示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在液晶中需要使用两张线性偏光片。第一块偏光片将背光模组中的散射光变为线性偏振光,光经过液晶层扭转偏振方向,再通过第二块线性偏光片就可以使像素点产生有明有暗的效果;在OLED中需要使用一张圆偏光片,主要用来阻隔ITO电极在强光下的反射光,由一块结合1/4波片的偏光片组成。
PVA膜是偏光片的核心原材料之一,目前由可乐丽及三菱化学生产,供给相对稳定。PVA拉伸率逐年提升,已经达到5-6倍,能够有效降低单位面积成本。树脂PVA技术可以减少PVA保护膜的使用,其市场占比已达到6%。
TAC膜是偏光片的核心原材料之二,是PVA保护膜的主要原料,占比PVA保护膜总市场的60%以上。TAC膜的主要生产厂商有:富士/柯尼卡美能达/晓星/新光等。非TAC保护膜可应用于面板外层偏光片,Acryl、COP、PET等成分可替代TAC。
偏光片原料
根据研究报告,偏光片行业的竞争格局集中,前三大供应商LG
Chem,Nitto和Sumitomo的份额超过65%。三利谱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购买TAC和PVA薄膜(偏光片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主要取决于日本公司的供应。
据统计,日本富士胶片和柯尼卡美能达TAC薄膜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70%和20%,约占全球TAC薄膜市场的90%,而日本可乐丽则占据PVA膜的市场份额约为65%。
原材料资源的缺乏导致TAC薄膜,PVA薄膜和其他光学薄膜在国内偏光片行业的进口依赖度高达90%。由于汇率变动,每年损失的利润不是小数。
原材料资源不足也反映在中国这些光学薄膜中使用的高质量基膜材料中。专门研究OCA专用离型膜和偏振片专用离型膜的东莞鼎力薄膜有限公司董事黄道平告诉New
MaterialsOnline®,鼎力目前的离型膜基本上是由日本东丽的产品制成的。
TAC膜全球市场格局
“业内许多人只看到了偏光片的生产。事实上,偏光片行业是一个全流程的产业链。可靠的偏光片范围从高质量的基膜到高质量的PAV膜和TAC膜到高质量的偏光片。这一过程,虽然国内偏光镜公司的国内原材料产量非常低,“经纪分析师表示。
在中国,由于原材料国产化不足,批次质量不够稳定,技术不够成熟,国内偏光片企业可以创造的附加值非常有限,价格难以提高。
根据2018年两个主要偏光片制造商三利谱和深纺织A(盛博光电)的半年度报告,在2018年上半年,三利谱偏光片业务的毛利率为20.69%,深纺织A偏光片业务的毛利率仅为6.45%。
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日元和美元兑人民币升值。两家公司偏光镜使用大部分原材料进口。购买以日元和美元结算,导致材料成本上升和汇兑损失增加。。
国内偏光片行业的困境也已经传递给显示器面板制造商。对于显示面板制造商而言,使用更多国产优质原材料是核心竞争力。包括偏光片的显示材料在国内生产较少,并且通常附有质量。价值低的问题导致了中国显示面板制造商成本高,竞争力低的现实。
工业和资本
电子行业分析师张健认为,无论是材料还是设备,行业上游的投资机会都可以培育成相对较大的公司,例如具有相对较高成本的LCD,例如偏光镜。
偏光片行业是一个高科技和高投入的行业。它要求企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上游的原料光学薄膜资源,实现稳定供应,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近年来,与显示器市场需求更紧密结合的三星SDI和LG化学等大型显示器面板公司已开始投资在中国建设新的偏光片生产线。然而,更多的偏光镜公司和光学薄膜公司已经建立完整的偏光镜产业链的能力仍然局限于投资偏光片行业的某一部分。